盘龙祖师

盘龙祖师

    盘龙祖师又名段珪,法名崇照,号莲峰,剑川人,大理国王段思平的后裔。公元1299年出生,公元1328年出家为僧,公元1364年圆寂,享年六十六岁,僧腊(即出家的岁月)三十七载。

    段珪在很小的时候,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,巨大的悲痛在段珪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。在父亲的严格训育下,他少年时期学习努力,长大后知识渊博,经史、诗书、礼乐无一不通,且为人敦厚沉毅,笃守信义,孝悌睦里,乐善好施,毫无贵族子弟的骄奢恶习。当他步入佛学领域时,深为佛学的博大精深而赞叹,并为自己祖先段思荣、段世隆、段孝贞、段思廉、段正明、段正淳、段正严、段正兴、段智祥等九位大理国王避位为僧的历史事实而自豪,他有志出家修行,为弘扬佛教而献身,但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。段珪不愿让含辛茹苦抚育自己成长的父亲伤心,就作了暂时的让步,在家学习佛经,不吃荤腥,并遵从父亲的的意志结了婚。

    公元1328年,段珪之父因病过世,段珪认认真真把父亲的丧事料理妥善后,就出家为僧,投奔昆阳县普照山普照寺,拜云峰和尚为师,“祝发受具”,时年二十九岁。云峰师赐段珪法名为崇照,段自号为莲峰。

    大休禅师是南岳临济宗十六传法嗣袁州仰山雪严禅师的高徒,云峰和尚又是大休禅师的高徒。

    崇照随云峰师修行,十分虔诚。白天劳作,晚上学禅,钻研佛学理论;生活勤俭,要求自己严格,以糠核代替干粮;把酒宴和苟且偷安看作是毒药,避而远之。三年如一日地苦学勤修,从不缀断。云峰师十分器重这位弟子,认为“吾宗(即禅宗)不坠,正在此子”。三年之后,崇照告别云峰师,来到和衲山万松寺修行,并应佛家弟要求,设坛讲经,来听讲经的人很多。

    又过三年,崇照师来到昆明云居山结茅修行,修行生活十分艰苦,“坐不设席,食不兼味”,每日就餐都是蹲踞在一木板上,咬食几颗新鲜松子而已,生活俭朴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。周围群众见崇照师修行生活过于清苦,纷纷送来毯褥,供以盘餐,但都被崇照师婉言谢谢绝了。于是“远近闻风”,对崇照师愈加敬重。

    到元至正元年(公元1 341年),也就是崇照师出家的第十三年,崇照师到祖国内地游学,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并远至新疆、西藏一带。先后参谒过19位高僧首投空庵和尚。

    空庵是禅宗南派临济宗的二十传弟子,正如如《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》中所载:“玄(即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)十六传至雪严,钦贯达真宗者罕,出其石钦传铁牛,定定传察安,通通传空庵”。

    空庵和尚“道望洞庭之君山,为当时第一”,持法严厉,一般弟子见其“指摘瑕疵,呵斥荒怠”,均畏严而退,然而得到空庵大师的真乘1,并佩其法印的“惟大觉禅师照公焉。”

    空庵高僧在崇照师辞别时交待:“汝将吾宗流播云南,随处结庵,引进学者。”此后,崇照师又参谒满秀、峰聪、无沟、径山、主钟、檀芳等十八位高僧,“皆奖谕印可”。

    元至正七年(公元1347年),崇照师经重庆、中庆(今昆明),又回到了晋宁和衲山上“万松寺”。从出外游学到归来,“首尾经七载”。归来后,与无文、智识、贸财、鸠工等七道友在“万松寺”东北侧建“大盘龙庵”(即今大雄宝殿)、观音寺、天王殿、药师殿、罗汉寺等庙宇。

    元至正十八年(公元1358年),滇宪监司(即云南的行政长官)德弥实卜花向崇照大师执弟子礼,“叩问心要钦受大戒,确请师住本郊之圆通寺”,崇照师极力推辞,没有获得同意,而且全郡的官兵,敲锣打鼓,高举宝幢,列队于道路两旁,哼着赞佛的调子,迎接崇照师到圆通寺住持,其场面十分感人。

    崇照大师住持圆通寺四载,仍牢记云峰师和空庵师的嘱托,要将禅宗流播云南,随处结庵,于是择日向滇西而行,意欲将禅宗倡化大理路一带。经禄丰县时在县之东山结庵讲解佛经二载,才启程到大理城,在大理城北苍山中和麓崇圣寺传授禅宗佛学,次年(即公元1363年)3月,平章政事段敏斋(即段功,梁王女婿)偕同品甸大王(即祥云县长官)宝花延请崇照大师住持云南祥云县水目山上的水目寺

    崇照大师在水目寺住持一年多,一日(公元1364年的5月23日),忽然告诉门徒说:“吾昔在盘龙染微疾,将示灭,汝徒哭泣,愿留一纪,以张玄化,今其满矣,汝等生值末代,幻体危脆,宜以心地法门为首务,其余房舍资具仅足可也,不得贪欲瞋恚,断丧道心,吾亦从此逝矣。”并嘱咐其徒净庵继位主持水目寺,慧堂、智俾主持盘龙寺。交待妥善后,遂从祥云水目寺回到晋宁盘龙寺。

    同年八月十八日,崇照大师声钟召集门徒,诫之日:“吾圆寂后,勿行世俗礼。”然后执笔写下诀别偈,偈说:

三界与三途,何佛祖不游?
不破则便有,既破则便无。

    写好后,遂“投笔坐化,颜貌如新,实甲辰(即公元1364年)秋八月十八日卯时也,是日,滇城士人见彩虹贯日者三盘旋庵上,移时不灭”。

    六年之后,即公元1372年,崇照大师之弟子慧堂等人按佛制葬礼,将崇照大师坐化之真身,奉于舍利塔中,舍利塔矗立于大盘龙庵(即今之大雄宝殿)的后面,并立“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”。铭文详述了大师生平事迹,由滇城玉案山遍觉禅寺沙门庆源撰写,晋宁名士何秋崖书刻而成。

    崇照大师坐化后,能达到面貌如生,尸体经久不腐的境界,原因较多。我国佛教禅宗高僧似乎提倡肉身坐化,禅宗六祖慧能大铿大师(即禅宗南宗之创始人)就是肉身坐化,广东曹溪之旁的南华禅院内有六祖肉身坐化之相。近代硕儒方树梅遗著《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》中所记载:“南华谒六祖,十载有虔心…。至马坝(距韶州不远)下车。由马坝向东南绕田塍约里许,至山麓,沿山行,不半里,有光华亭。亭前古榕一树,荫半亩。再行里许,过木桥,日曹溪水口桥,向左山行六、七里,溪水潺潺有声。曹溪水发源于狗耳岭,西流二十里经曹侯村,魏武帝玄孙曹叔良避兵所也。抵山门,再进为大门,有梁天监三年敕赐南华禅院直额。联日:尘缘空宝镜,岭表一袈裟。进门,有古木数株,行百五十武,为二门,上有“宝林”二大字,联日:东粤第一宝刹,南宗不二法门。…后为五袒殿,额日一花五叶殿。偏东为憨山大师塔,肉身坐化其间。后即六祖殿,殿高大,六祖肉身高坐龛中,焚香瞻拜,俨然若生。又据马书田《超凡世界》所载,九华山也有两座肉身塔,特叙述如下:
一座是安徽九华山神光岭上著称于世的地藏肉身塔。据佛书记载,地藏菩萨托胎为“新罗国”(今朝鲜半岛)王子,姓金名乔觉,自幼出家,于唐玄宗时来到中国,入九华山苦行修练,并在此募化建寺,广收信徒,使九华山成为香火盛极-—时的佛教胜地。乔觉大师99岁圆寂,三年后,开缸安葬时,肉身不坏,面色如生,抬动时,骨节俱动,象摇动金锁身。按佛教说法,其“兜罗绵软,金锁骸鸣”,乃是菩萨在世。  于是以全身入塔,这便是著称于世的地藏肉身塔。

    另一座为九华山摩空岭上的百岁宫。明朝万历年问,河北宛平县有僧名海玉,法号无瑕禅师,在摩空岭结茅而居,活了一百多岁而圆寂。在圆寂前嘱弟子三年后启缸,届时禅师趺于缸中,颜面与生时无异,其弟子遂将禅师肉身装饰为金像,建塔供奉,后扩建为百岁宫,无瑕禅师的肉身移至殿内供奉O,崇祯帝封其为“应身菩萨”。无瑕禅师的肉身至今保存完好。

    公元1656年,大西军扶明抗清,奉永历帝入滇。大明永历十二年(公元1657年),永历帝敕封崇照大师为大慧禅师”,敕文由大将军刘崇贵和晋宁知州谢祯同立碑铭记之。此碑铭原立于大觉禅师宝云塔之亭壁,现已不知去向,

    正因崇照大师之遗体经久不坏,面目如生,所以世人尊称崇照大师为“活佛”、“盘龙开山祖师”等。对于这件事,历代文人时有描述。如前云南右布政使李文绩“登盘龙山记”中写道:“崇照遗像元坐于中,计自元至正历今二百二十余载,而风神潇洒,仿佛有生意,诚地灵之发于禅定也,侍御公感而叹日:伟哉兹山,寺之得名也,其以异僧而显矣”。又明嘉靖解元、书画家唐尧官“晋宁州风土记”中对此事亦有记述:“盘龙故有梵刹,乃元僧崇照至正时所创建者。僧持戒苦行规,成妙觉,今遗躯趺坐塔中,伊乎若生,缁流(即佛教徒)称之为莲峰禅师云”。又清康熙戌子(公元1768年)举人孙鹏撰“莲峰大士肉身”诗,诗中有下列之句:
师虽涅盘去,终不死故吾。
门人塔其身,千花嵌浮屠。
险崖奉遣槁,俨类山泽腥。
葳蕤九华帐,白云承跏跌。
冥坐五百年,道源常不枯。


    到清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,大师遗体受兵燹之祸,被焚烧于晋城城中如意宫。从公元1364年大师圆寂,到公元1860年遗体被焚,整整历496个春秋。在此期间,大师遗体趺坐塔中,一直是“风神潇洒,仿佛有生意”。如果不是兵燹之祸,当一直面目栩栩如生是也!